試論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改革創新中的文化管理
時間:2010-11-28 00:09:02 點擊:589次
試論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改革創新中的文化管理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為適應職業教育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并通過在這種機制下的運行,創造一種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利用環境,不斷改造環境,尋找一條又好又快高速長期的發展之路。文化管理就是這樣一種嘗試,我校通過八年來的不斷理論研究和實踐嘗試,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雖然還沒有完全達到那種“騰飛中翱翔”的理想境界,但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和經驗。因而,從理論研究到實踐嘗試兩方面,進行總結,以期通過交流研討,促進進一步的完善。
關鍵詞:管理機制 文化管理 企業文化 價值觀 文明環境 行為規范 德育文化 綜合素質 職業核心能力
一、學校文化管理問題的提出
學校管理從根本上來說,一般要經歷從用制度管理,到用標準管理,再到用文化管理的發展階段。從學校文化對中職學校管理機制創新和運行的實際影響,提出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創新和運行的文化管理是一個現實問題。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文化對管理的作用日漸明顯,人們逐步重視文化對管理的實踐價值和深遠意義。管理學家和企業家們從戰略的高度、文化的視角提出了“企業文化”和“文化管理”這一新的理論體系和管理方式。所謂“文化管理”就是把組織管理的軟要素如企業核心價值觀等作為組織管理的中心環節的一種現代管理方式,它從人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入手,培養法人組織的共同價值和組織員工的共同情感、形成組織自身的文化 ;從組織整體的存在和發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種管理。
從中外管理實踐看,文化管理能增強組織成員之間的親和力,使員工具有具有共同的文化價值認同、樂于奉獻忠誠、履行責任和開拓創新,從而形成組織凝聚力,提高市場競爭力。而文化具有社會性,組織不是孤立的組織,組織塑造自已的文化要有社會基礎,組織文化離開社會整體主流文化,那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永遠不會被社會認可的。
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管理機制最佳愿景是集職業教育與企業管理運行于一體的組織管理機制,作為這樣一種組織管理機制,要把文化管理列為重點內容來研究,那么它就既有職業教育的屬性,又有企業管理運行的特征,所以我們提出在中職學校文化建設時要與企業文化接軌,當然,教育教學的管理機制創新和運行中的文化管理,既要有職業教育學校組織文化的特質,又要有企業經濟組織文化的內涵,是一種校企合作的文化綜合體。
在新的世紀,經濟和文化的一體化是必然的趨勢 ,職業教育更具有這種趨勢特征,在中職學校這樣的組織探討文化管理更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而在中職學校這樣的組織實施文化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就是要著重探討在這種組織中進行文化管理的本質特征和主要特點 ,從而實施以人為本最終目的的管理。
二、審視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
“機制”一詞最早為物理學和機械工程研究領域中的概念,指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后來引伸到生物學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給了社會科學研究以極大啟示。由此,這一概念被廣泛應用到生理學、心理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門社會學科中,其內涵也演變為一個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
從系統論的角度看,機制的主要特征有兩個方面:第一,具有自動實現系統均衡的功能。第二,通過子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來實現系統均衡功能。在人類管理活動中,能否也設計出類似生物系統的機制,去自動引導、調節、控制人們的自身行為呢?這樣可以使工作自動沿著事前設定的目標方向前進,減少管理費用,特別是減少人對人的直接管理所帶來的弊病和不確定性
縱觀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管理,其管理機制存在著諸多問題,沒有充滿活力的師資和實訓資源生成機制,也沒有主動與企業對人力資源技能和素質文化等質量要求接軌的運作機制,更沒有行之有效的學校、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一流的中職學校、一流的教學質量、一流的雙師人才是不會憑空產生的。
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是靠人才來創造的,一個好的機制不但能夠不斷地造就人才,能夠使優秀的職業教育人才脫穎而出,能夠使這些雙師人才產生出高績效,而且也能夠使那些不是職業教育的人才,轉化為中職學校所需要的人才;而一個沒有活力的機制,不但會消磨人才的創造力,使之變為庸才,會使人才產生負向的破壞力,還會使優秀的職業教育人才,用自己的腳去選擇更有活力的機制。吸引人才并不困難,困難的是讓人才能夠長期地積淀下來,為學校所用,比隨學校的發展而健康地成長,并用一種文化機制來保障。
中職學校是否能夠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并不完全決定于物質的獎勵,而在于能否構建人才脫穎而出的文化機制,在于是否具有人才發揮其作用的平臺,是否有隨著學校發展而提升每個人能力和素質的促進保障機制,更在于有沒有一個好的學校文化保障這些機制的健康運行。除此以外,中職學校的一流質量還要與所培養的學生使用的企業來評定,是否能夠在滿足其人力資源需求和技能要求的同時,較快地接受和融入企業文化。
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創新和運行的方式,一是要根據職業教育發展大趨勢的需要和環境,由上而來的要求,借助性推動,創新的適應性機制,例如: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的績效考評機制、資助貧困生機制,還有最近教育部對職業教育提出“企業文化進校園,工業文化進課堂”的實現機制等;二是根據中職學校文化環境和主客觀條件,以自身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又好又快要求的激發活力機制,例如:我校初創實習實訓中心形成一定規模后,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又解體分解到輕化工、機電、公共三個專業科室等;三是根據機制運行過程中,由下而上反映出隨學校發展出現不適應狀態,體現以人為本推動改革創新機制,例如:為加強和建立終生職業教育體系,我校將職后在職、崗前以及農民工培訓;技能鑒定;函授等在教務處下設專門機構,統配師資、實訓資源,最大限度發揮資源配置和創造辦學效益等。但這些機制的創新和運行都與中職學校文化所影響的每個人認識和需求有關。否則,再好的機制都要由人來運行,要我干和我要干不僅完全不同,甚至還會產生消極情緒和內耗。所以在機制創新和運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學校的文化管理,用文化營造環境,充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
三、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創新中的文化管理途徑
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創新中的文化管理,主要是建立共同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以及文化創建文明環境等方面。
建立共同價值觀也是學校文化管理不可或缺,甚至直接影響學校和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價值觀來自于文化,組織的價值觀來自于組織文化。中職學校價值觀不是校長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學校全體教職工共同的價值觀,因此建立中職學校價值觀也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管理內容。所以,用共同認同的文化來建立中職學校價值觀,是文化管理重要內容之一。
中職學校的管理機制對學校價值觀的提升首先是定位、塑造一個學校共同價值觀,用共同認可的文化來做,是一條捷徑。比如海爾的“真誠到永遠”即是海爾的文化,也是海爾人的共同價值觀。中職學校雖與企業不同,服務對象不同,文化內涵不同,其文化和價值觀定位也不同,有的用同樣的文字表述,但內涵決不會相同。一個組織一個價值觀取向,帶有自身的特有個性,這與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可能完全相同是一個道理。價值觀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它是由上到下、由內到外的不斷傳導、磨合,變成單位全體教職工的自覺行動,并被社會認可才會真正形成。組織價值觀是組織共同行為的前提,組織的親和力、凝聚力、執行力、共盈點產生組織的共同價值觀。正如前面所述,中等職業學校既要有自己的文化,又要與企業文化進行接軌,構建一個獨特的職業教育學校文化。
我校提出:“一切從學校的利益出發”,并認同:“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就是對職業教育面向市場以后,用文化逐步統一而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同時提出要在專業課中引入專業文化,專業所面向服務的典型企業文化要納入校園文化,有條件一定要開設企業文化這樣一門課,甚至對于工業文化也要給予一定的關注。2007年在全國中職德育聯席會校長論壇上,筆者以《以學校文化建設對接企業文化營造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環境》為題的演講,產生一定的影響,與會者紛紛要求進行交流,并獲校長論壇二等獎。
建立行為規范也是學校文化管理最直接、最快的顯性體現,自覺按規范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是文化達到最高層次的標志。人的行為規范來自于人的不同價值取向,道德、規章制度、法律、仁義忠孝、誠信、禮節禮儀這些都是行為規范。我國政府提出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信、敬業奉獻”20字道德規范和2006年胡錦濤提出的“八榮八恥”也是行為規范。行為規范有強制性的一面,但更要靠自覺行動去執行,這種自覺行動就來自于文化理念和人們不同的價值觀。學校的行為規范與學校的文化、價值觀緊密相連,學校的管理機制,最終管理的落腳點就在單位組織的行為規范上,當一個組織群體都能做到自覺地行動統一、步調一致的去主動積極地創造單位的價值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時,管理機制的工作就在運行中達標了。
我校提出:“教師要遵守職業道德,學生要講文明,懂禮貌,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共同建立輕校美好的家園”,并在多年文化營造文明環境的過程中,逐步在變成學校師生自覺的行為。例如:絕大部分學生見到老師都問好或微笑點頭致意,現在我們正在進一步提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問候與微笑,試圖形成輕校獨特的問候微笑文化,并將其列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范疇;并在實驗推行禮儀操的基礎上,進一步創編“愛與感恩”集體舞;同時,號召“做一個有故事,寫故事的輕校人”等活動。
用文化創建文明環境是文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我校堅持八年不斷創新完善取得較大成效的學校文化建設基石。對于管理機制的理念,利用文化手段概念化,即用精辟的語言進行概括,使之較快較長遠地深入人心,例如:2003年學校管理理念就概括為---“依法治校,以人為本”;2002年5月1日學校新班子成立一個月時全體教職工合影題詞---“騰飛的起點”,通過兩年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2004年創建國家級重點成功后,進一步提出“在奮起中崛起,在騰飛中翱翔”等,以文化引領學校的發展。同時,對管理機制相配套的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將原來的書本形式制度進行實用化重建,用做底線,支撐“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文化,并提出真正提升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騰升空間是“以人為本”,利用機制和開展各種活動,充分調動每個教職工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大的發展平臺,不斷激活潛能,象開展“學校以你不同”,“與時代精神共鳴,與青春活力共振”,“那時又年輕,現在要年輕”等活動,激勵廣大教職工和學生把事情做到可圈可點,使每個人“在學校發展提升的同時,得到發展提升的學校個人共同發展提升”的文化理念,對學校和學校里的人進行文化管理。
用文化創建文明環境,除了對學校教育教學起主導作用的教職工進行文化管理,更重要的是體現對學校教育教學接受主體學生的文化管理。這種文化管理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以育綜合素質高的職業技能人才為中心進行,文化創建文明育人環境的構建。從教室文化、寢室文化、校園環境文化到與各個專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接軌,同時對學生行為、人格進行文化管理,編做禮儀操、設文明監督崗、過文化藝術節和讀書節等,通過各種各樣文化體育活動載體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學生和班主任管理條例,實驗了德育學分,進而完善為綜合學分實驗。并實時地引入安全文化、廉潔文化進校園,開展系列講座,制定了廉潔文化建設規劃。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文化------德育理念化、德育活動化、德育禮儀化、德育文化化、德育職業化、德育學分化、德育社會化、德育團隊化、德育傳幫化、德育技能化、德育創建化、德育模塊化。筆者在2009年全國輕工職業教育研究會工作會上,筆者以《用德育文化育職教新人》作為大會兩個專題介紹之一,進行大會交流。
我校在2005年就基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慮,在綜合素質活動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參加了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國家課題子課題的研究,并在結題會上評為優秀實驗單位,筆者撰寫的《以職業核心能力培訓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總結性論文發表在職業核心能力網上,并被評為安徽省中職教育2009年教研論文一等獎。隨即我們又申報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重點課題---校園文明禮儀教育實驗研究的子課題,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等,逐步積累沉淀校園文化的影響面以及厚實程度,取得一定的成績和明顯的效果。
由于文化作用于管理的長效性,對機制健康運行的保障性,加之適應環境調整的前瞻性,使我校不僅教育教育管理機制的改革和創新得以順利進行,而且也使學校發展進入應當發展甚至跨越性發展的良好態勢之中。從2002年學校校舍陳舊,只有實驗沒有實訓,招生四五十,教職工四五十,并又跪在教育廳領導面前要求調走起步,在獲得首批認定國重,連續兩屆獲市文明單位后,于2008年創建獲省第八屆文明單位稱號,今年又在創省第九屆省文明單位,已獲公示。
結束語:只有優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創新中的文化管理,一定要有機制進行保障,才能在長期的學校文化建設中真正發揮作用,把握住方向,這里有許多的空間要拓展、要豐富,許多的問題要研究、要探討,同時又要與時俱進地改革創新和完善,筆者堅信繼續扎實地做下去,一定會更加顯現其長效作用與優勢。
上一篇:
略談教育機智的運用策略與方法
下一篇: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中職會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