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板起臉孔”進行德育效果更佳【轉載】
時間:2012-09-05 07:15:45 點擊:533次
來源: 中安教育網
|
德育,多數情況下,是嚴肅莊重的,因此,嬉皮笑臉的方式,顯然是削弱德育的效果。不過,如果我們面對的是孩子呢?是不是也一定要板起一副臉孔呢?我們都清楚,孩子是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低年級的孩子,在他們的眼中與心底,所有的一切,可能都是以“好不好玩”作為他們喜歡還是厭惡的基本標準。而無論內容是否“好玩”,如果孩子所面對的是“板起的臉孔”,可能這內容都會被孩子們劃入“不好玩”之列,因此,我們的這一番德育,從效果上看,不說是化為烏有,至少也是大打折扣。“板起臉孔”的最大缺點是,沒有親和力。而我們都清楚這樣一句古訓,“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那么,“板起臉孔”說教,必然導致孩子們“不親其師”,從而也就“不信其道”了。這,不正是我們德育的失敗嗎?
事實上,我們早就熟知“寓教于樂”的理念,這方面,國外的一些動畫片尤其值得我們借鑒,像《米老鼠與唐老鴨》等等。看起來荒唐可笑,其實,細細琢磨我們就會發現,所有的“笑料”背后,都蘊含著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雖然這些道理與我們的價值觀不完全相同,這里的德育,確實是對觀眾們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平心而論,不要說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在哈哈大笑的同時,可能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對方的熏陶或影響。相反,我們的兒童影視作品為什么近年來少有佳作問世,也與過重的道德承載有關。過得的道德承載,讓作品創造舉步維艱,哪里還能誕生出優秀的作品?
不過,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德育,尤其是未成年德育,是不應該“板起臉孔”的。“全校開大會、聽師長講話、立學習目標”,這種堪稱中國中小學“開學第一課”的固定程序,也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質疑。想想也是,就算是成年人,我們也講究“嚴肅”與“活潑”想結合,更何況是孩子們呢?
“開學第一課”不再板起臉孔,其意義不僅在于德育方式的改進,更在于,這能夠給孩子一個“好印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我們的孩子,在“開學第一課”中,因為參與、開放與互動而感受到學習是如此快樂,那么,他們幼小的心靈,可能也不會對今后的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這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教育,特別是德育,真要是做到“寓教于樂”,其實并不難,關鍵在于我們要敢于與時俱進,走進教育對象的心底。(范德洲)
上一篇:父親背過的課桌,不該再背在兒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