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母校即興演講:青年學生有獨立思考最寶貴
時間:2012-05-24 09:59:44 點擊:522次
19日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看望師生,參觀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后,他在該校作了長達50分鐘的即興演講。
當晚8時34分,溫家寶走進地大西區教一樓第二階梯教室,200余學子全體起立鼓掌,掌聲和歡呼聲持續約半分鐘。
晚上約9時30分,演講結束,溫總理和前排學生握手,所有師生起立鼓掌。
溫家寶以祝賀地大登山隊登頂珠峰為演講開場白。
溫總理說:“今天的新聞聯播播出了我們中國地質大學登山隊珠峰登頂成功的好消息,我向他們表示祝賀。這告訴我們,不畏艱苦和挫折,一定能到達光輝的頂點;而且,這也是我們的傳統。”
溫家寶說:“我在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前身)學習了近8個年頭,很早就想回學校看看。我本想準備演講稿的,但想著,回家跟家人談話不需要準備演講稿,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溫家寶說,他在擔任領導工作后,還一直關注地質問題研究。他上大學的時候,就一直很關注二疊紀和三疊紀的界限問題,這是一個古生物的問題。“剛才,參觀了學校的一個實驗室,現在用新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我感到很高興。”
“2008年,在接受《科學》主編布魯斯-艾伯茨的采訪時,我說過,要是我不從政,很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地質學家。”
溫家寶說,地質學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是一門深奧博大的科學,需要有志青年為它獻身,需要有志青年利用地質學造福祖國,造福人民。只要有人類存在,只要有地球存在,只要人類發展,只要地球變化,地質學就不會枯竭!
溫家寶說,從政后,沒有忘記對科學發展的關注,仍在思考地球發展方向。對于地球科學的發展,在冰島考察火山和地熱時,與學習地熱的學生座談時,講了地質科學發展的六點方向。
一是地球科學應研究地球環境與人類的關系,還應包括天體。二是地質構造,特別是板塊變化對地球帶來的變化。三是礦產資源和能源,特別是需要新的實踐和理論。四是地質災害防治是涉及人類利益的重大問題,應該做到有效預報、預防和治理。五是現代科學在地質學的應用。六是地質科學要開發新領域。
溫總理舉例說,在內蒙古煤田勘探時,發現鉬礦與煤共生,大型煤礦的成長中很少見的。煤層氣的發現和開發,在我國起步較晚,開發實踐比較落后。一次在巴厘島與奧巴馬總統會談時談到,美國的煤層氣開采與使用技術成熟,煤層氣開采已經到了實用的地步。我國具備煤層氣開發條件,對開采技術應用和管道輸送要求很高,我國在礦產和能源方面要不斷探索新的實踐和理論。
他說:“這告訴我們,礦產和能源上不要只局限在書本知識,要不斷探索。”
溫家寶說,“1960年,我在校期間,很熱愛地質課程,除書本外,還曾鉆研過河流走勢變化和力學原理,還有北方磷礦成因。在工作之后,我還自己研究地質力學。作為科學工作者,思維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應是禁錮和封閉的,要只承認規律和真理,不屈服于任何權威”。
“一所學校最重要的,是要倡導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青年學生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這是最寶貴的。”
溫家寶說,“在母校的學習,使我養成了從不迷信權威的習慣,遇事總是要問一個為什么,通過自己,探尋追求真理的腳步。熱愛科學,追求真理,是母校教給我的。現在,許多老師、同學也是這樣的。地球太大、宇宙更大,自然處在變化中,人類和社會存在發展,要不斷地探索,這才是科學精神。”
“今天,我們學校登山隊登上珠峰了,相信地質工作也會登上高峰,母校又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勇氣。”
上一篇:溫家寶: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