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教育統計指標解釋
時間:2010-10-26 07:47:36 點擊:525次
中等職業教育統計指標解釋
1、學年
學年:是指教育年度,即從當年的
學年初:是指第一學期開學時。
學年末:是指第二學期結束時。
2、學校(機構)
學校(機構):是指按國家規定的設置標準和審批程序批準成立的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機構);學校(機構)名稱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的學校(機構)全稱;學校(機構)代碼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編制,學校(機構)不能自行編碼。
辦學類型:調整后中等職業學校、中等技術學校、中等師范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其他機構。
調整后中等職業學校是指將普通中等專業學校(中等技術學校、中等師范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等各種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類型,通過合并、共建、聯辦、劃轉等形式調整為統一的辦學類型,即中等職業學校。
其他機構是指承擔中等職業教育不計校數的教育機構(包括停辦的學校和高等學校附設的中等職業教育機構)。
學校舉辦者:是指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或為設置教育機構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基本辦學條件的組織和個人。
中央部門是指中央機關、國務院各部委及全國性的人民團體。代碼使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編的中央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及其他機構代碼。
地方教育部門是指縣級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門。
地方非教育部門是指縣級以上非教育行政部門的其他部門,包括行政部門、國有企業和行業部門。
民辦是指經縣級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并頒發了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的組織和個人。
3、學生
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是指調整后中等職業學校、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及其他機構招收的具有初中畢業文化程度接受中等職業學歷教育的學生。
全日制學生:是指接受全時中等職業學歷教育的學生,
非全日制學生:是指利用業余時間接受中等職業學歷教育的學生。
中等職業教育培訓學生:是指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機構)和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接受各類培訓教育的學生。
資格證書培訓:是指接受培訓的各類人員經過學習及考試合格,取得達到崗位要求的職業資格證書。
崗位證書培訓:是指接受培訓的各類人員經過學習及考試合格,頒發崗位合格證書和上崗任職聘任書。
畢業生數:是指上學年具有學籍的學生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考試及格,取得畢業證書,實際畢業的學生數。
招生數:是指本學年初,實際招收入學的注冊新生數。
注冊學生數:是指上學年登記注冊的學生人數。
在校學生數:是指本學年初,具有學籍的注冊學生數。
預計畢業生數:是指本學年末將畢業的學生數。
結業:是指具有學籍的學歷教育學生學習期滿,有一門以上主要課程(包括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不及格或其他方面不合格,未予畢業而發給結業證書的學生。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殘疾人的標準由國務院規定。
4、教職工
教職工數:是指在學校(機構)工作并由學校(機構)支付工資的教職工人數,人員包括①在編人員,即根據原人事管理制度,人事關系和檔案均在學校的人員;②聘任制人員,即人事制度改革后,學校(機構)招聘錄用的長期、全時工作人員。聘任制人員的人事關系在學校但檔案不在學校。
教職工數包括校本部教職工、校辦企業職工、其他附設機構人員。
校本部教職工:包括專任教師、行政人員、教輔人員、工勤人員。
專任教師:是指具有教師資格,專門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
行政人員:是指從事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員。
教輔人員:是指從事教學輔助工作,為教學服務的人員。包括圖書館的管理員、資料室的資料員,電化教育館人員,實驗室實驗員以及直接為教學服務的繪圖、攝影、儀器修理、模型制作等專業技術人員。
工勤人員:是指校本部的工人和勤雜人員,包括教學輔助單位的工人。
聘請校外教師:是指學校聘請校外的教師和退休教師(含本校退休教師)。聘期為一學期以上。
雙師型:是指既有教師資格職稱又有非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課、實習指導課教師。
5、資產、校舍
占地面積:是指學校具有國家頒發的土地使用權證所占用的土地面積。不包括農場、林場的占地面積。
綠化用地面積:是指學校占地面積中集中用于種植花草、樹木以及天然林的土地面積。
運動場地面積:是指學校專門用于室外體育運動并有相應設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積。
圖書:是指學校圖書館擁有的正式出版的書籍。
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置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置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亦納入固定資產管理。學校的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類:房屋和建筑類;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其他固定資產。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 使用學校預算經費、科研經費、基建經費、校內部門自籌經費購買或接受捐贈的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單價800元以上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儀器設備,均應納入儀器設備管理范圍。
非學校產權:是指由社會力量投資提供的辦學資源。包括獨立使用、共同使用兩類。
獨立使用是指學校獨立享用社會力量提供的辦學資源。
共同使用是指本校與其他學校共享社會力量提供的辦學資源。
學校產權建筑面積:是指學校擁有產權,已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積。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和臨時搭用的棚舍的建筑面積。
被外單位借用是指被外單位借用、占用一年以上的建筑面積。
危房面積是指經有關部門鑒定為危房的建筑面積。
當年新增面積是指當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積。
正在施工面積是指學校投資建設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或已竣工未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積。
教工住宅是指學校擁有全部產權或部分產權的教職工住宅。
非學校產權建筑面積:是指由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提供給學校使用的建筑面積(包括學校租借用一年以上的建筑面積)。
6、信息化
上學年度信息化經費投入(萬元):指上一學年度學校用于信息化建設和運行維護的經費投入。包括硬件設施(含校園網)建設與維護費用、數字資源建設費用、信息技術培訓費用。
計算機數(臺):指計入學校固定資產的個人臺式、筆記本計算機臺數。
多媒體教室座位數(個):指配備有計算機和投影儀的教室座位數。
網絡信息點數(個):指可用于聯網的可用網絡端口數量,包括教學辦公區域和學校管理范圍的教工、學生宿舍區域。
校園網出口總帶寬(Mbps):校園網對外出口帶寬之和。
上網課程數(門):指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教學過程通過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授課、答疑討論、作業提交、課件下載等基本教學活動的課程門數。
數字資源量(GB):指學校引進(包括購買、租用和受贈)或自建(包括掃描、轉換和錄入)的,擁有磁、光介質或網絡使用權的數字形態,可供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文獻資源。
接受過信息技術相關培訓的專任教師(人次):指上一學年度接受過信息技術相關培訓的專任教師人次。包括計算機技能培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培訓等。
信息化工作人員數(人):指教授“信息技術”課程、專兼職負責學校信息化建設與運行維護的教職工。 上一篇: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與擔憂